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筹资项目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政策法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度十大新闻揭晓

发布人:地质大学教育基金会 发布日期:2021-03-28 17:42 浏览次数:8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度十大新闻正式揭晓,全面展示学校2020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中取得的令人振奋的成绩。 

1、北地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后,校党委发布学习通知,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部署学习计划,聚焦主题,示范带动;二级组织学以致用,确保实效;专家学者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全校师生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全校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校师生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快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用实际行动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交上合格答卷。

2、深入实施“落地行动”,全力推进“十大行动”

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深入实施“落地行动”,学校发布《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实施“落地行动”的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今年,学校全力推进“十大行动”,展现“2020,直行·执行”精神面貌,做好“十三五”收官、谋划“十四五”开局,践行初心使命,持续深化内涵式发展,学校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3、北地师生员工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取得“零疫情”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学校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实,按照“绷紧弦”“咬紧牙”“攥紧拳”“抱紧团”“抓紧干”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不缓不等,全校师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全年组织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8次、疫情防控办公室会议23次、印发防控办文件25份、编印防控日报和周报187期、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46万件。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疫情防控取得“零疫情”的阶段性成果。

4、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成果显著

疫情期间,我校积极贯彻上级防控要求,全面采取线上学习方式,停课不停学,有效保障了学生学业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依托地学优势学科和优质资源,围绕地球科学理论拓展与应用,联合开展“地球科学大讲坛”线上课堂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提高生态知识素养,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12月28日,我校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学校研究生培养经验,查找研究生培养问题,创新研究生培养举措,推进研究生质量全面提升。10月26日,第十一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奖大会在我校举行。我校曾杰、夏庆银、周文祥三名同学分别荣获第十一次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李四光优秀硕士研究生奖、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

5、提升科学研究实力,科研成果丰硕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4项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孙友宏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顶部驱动精准控压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月30日,我校首个“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成立。7月27日,欧洲科学院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成秋明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1月8日,孙友宏教授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9月24日,以我校王成善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最后阶段——松科三井开钻。我校姜在兴教授科研团队在燕山构造带滦平盆地的勘探中获得页岩油气流。

6、圆满完成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

8月19日,我校召开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部署会。校长孙友宏指出,开展“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是教育部统一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该项工作既是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的全面分析和系统总结,也关乎我校今后“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党委书记马俊杰对此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提出五点要求,并希望各牵头单位组成专班,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和进度安排,集中精力、专题研讨,集思广益、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形成高质量的总结报告和典型案例。

9月13日,我校召开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专家评议会。孙友宏校长汇报了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报告。对照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孙友宏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科技平台、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总体情况;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科技经济发展、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总结了建设成效;深入剖析推进学校“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拟采取的建设措施。王根厚教授、徐能雄教授分别对“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情况作了专题汇报。专家们认真听取汇报,并进行客观评议,充分肯定了学校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整体建设和两个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认为“双一流”建设任务符合度高、目标达成度好、标志性成果显著。

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成立,开拓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6月30日,在国内首创成立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跨学科科研机构——自然文化研究院,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主导的自然文化研究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启了文化育人的新模式。自然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泰山分院、张掖分院、平朔分院、海洋分院相继揭牌成立。12月26日,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第四届大地文学奖暨抗击疫情征文颁奖会在我校举办,大会为获奖作家代表颁奖,并向我校首批驻校作家、特聘作家颁发了聘书,此举是学校强化校园文学创作氛围、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系统文学创作事业的创新举措,对加强学校的文学与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8、“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10月20日, 我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会。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聚焦体制机制建设,围绕队伍建设、机制改革、标准建设三项关键任务,依托“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立足学校特色,组织实施了“传家宝”一体化育人工程,成立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10个专项工作组。各专项工作组组长单位充分挖掘特色、提炼育人元素,酝酿研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在此次工作推进会上,第一批共计十项创新试点项目和五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正式启动。

9、实施“北地”文化建设工程,推出《北地之歌》等系列原创歌曲

学校全面实施“北地”文化建设工程,文化建设特色凸显,深入人心。9月12日,“北地”文化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发布,标志着北地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2020年,《北地之歌》《北地摇篮》《我爱你北地》《盼你回家》《祝福你,武汉人》《天地悠悠》等原创歌曲发布,激发了广大师生爱校荣校的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原创歌曲创作成为北地文化生活的一大亮点。

10、“毕业戒指”引爆网络,好评如潮

6月25日,为表达对全体毕业生的祝福,学校为每一位毕业生赠送一枚量身定制的毕业纪念戒指,纪念大家在地大度过的美好时光,陪伴大家走向新的人生舞台。2020年毕业纪念戒指由珠宝学院校友设计制作,材质为925银、镀18k白金,戒指外侧镶有一枚宝石,简约大气,独具匠心。“毕业戒指”经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平台推送发布后,在全网引发海量转发和热议,成为热门话题,官微推送2小时即突破10w+。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客户端、学习强国号等各大媒体纷纷转发点赞。



分享到: